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2日至4日,成都医学院“永丰青穗传薪队”实践团在临床医学院辅导员余杰、王金红的带领下,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及三苏祠博物馆,开展为期三天的粮食安全与农耕文化深度调研。
实践团队抵达四川省眉山市永丰村村委会
7月2日,实践团抵达永丰村村委会,首先深入了解了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智能化管理与粮食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下午,团队成员参观村史馆,通过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农具,探寻永丰村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吨粮田”的改革历程。
7月3日,实践团兵分两路开展调研。一路走访村卫生院,收集农业改革对村民健康影响的数据,卫生院院长介绍:“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村民因繁重农活导致的腰肌劳损等疾病发病率下降了近30%。”另一路则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访谈,围绕农业科技应用普及度、粮食安全政策知晓度以及日常生活中节约粮食的实际行动等话题,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尝试通过数据对比和村民口述,探寻科技兴农带来的切实的福祉提升。
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向学生们介绍了永丰村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指引下的发展历程。永丰村作为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杆,其成就令人瞩目。李雪平介绍,得益于物联网系统等“智慧农田”科技的深度应用,2023年永丰村水稻亩产高达700公斤。这里不仅是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田,更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基地。“在永丰村试验成功的新品种,将惠及更广大的种植区域,持续为粮食增产增收注入动力。”李雪平强调,科技大幅降低了人力依赖和产后损耗,是“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在谈及乡村振兴目标时,李雪平表示,永丰村着力提升治理效能,营造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同时锚定“粮袋满、钱袋鼓”的目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他还提到,与川内高校的合作,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智力新活力。“乡村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携手共建更美好的永丰村。”李雪平对参与调研的大学生寄予厚望:“你们是最年轻、最有力量、最有活力的一代,期待你们为国家建设、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努力奋斗,贡献青春力量。”
7月4日,实践团转赴三苏祠博物馆,重点考察苏轼农政思想展区。展区内的水利工程模型生动还原了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筑建苏堤的历史场景;赈灾奏折等文物则无声诉说着古人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实践团成员与文旅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座谈,探讨了如何将“东坡劝农诗”蕴含的重农、劝农智慧,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转化为助力当代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创新项目。眉山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正计划开发‘东坡农事体验’线路,让游客在体验传统农耕的同时,感受古人的农政智慧。”
实践团成员在三苏祠参观学习
三天实践让同学们在泥土与稻香中读懂粮食安全的战略深意。当智能化灌溉系统的数据化作田间实景,当村民关于粮食补贴的真切感悟映现政策温度,医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重量。实践团成员雷烜的感慨道出共识:“新时代青年既要手握课本里的医学知识,更要脚踩乡土大地,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绽放价值——这正是三下乡赋予我们的成长密码,也是青年对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回应。”(严苏玲 胡嵘 傅雨欣)
上一篇:川师学子红色推普实践: 语言架桥助农兴 直播带货传薪火
下一篇:没有了!